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提出到2050年全面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中国的发展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要实现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
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作用重大,现在已经显示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如果在能源转型上的努力不够,中国的能源技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间的距离将较现在的差距更大,因此能源产业要有忧患意识。同时,鼓励能源技术发展需要相关政策支持,这对相关管理部门来说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现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非常大,假若按照现在的体制,新能源很难再有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未来能源产业不仅是产量的增长更是制度的改革,是能源体制的革命性变化。
目前,由于新能源和传统能源间的矛盾和利益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导致一些政策执行不到位。比如说有政策法规明确规定了优先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落实。至今,中国并没有能够真正地建立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体制和机制。重大制度的设计不完善加之市场消纳问题,使得风电难以更好地发展,在吉林、内蒙古等地有30%—40%的风电因为不能联网而被弃掉。
太阳能的情况类似。比如在美国和欧盟接连对中国的光伏进行“双反”的过程中,的确说明中国的光伏制造业较发达国家更具成本优势,中国光伏企业高达90%以上的出口量抢占了其他国家的市场,但也暴露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产能过剩。
这一矛盾的出现部分原因是由于全国近百个城市或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将可再生能源光伏产业作为拉动当地GDP的重要支撑,光伏设备制造业发展迅猛,而国内终端市场消费量却有限,企业依赖出口。
而今,光伏产业遭遇“双反”后,政府和企业都希望可以尽快地启动国内市场,消化库存,解决产能过剩。但应注意去库存化也面临着难题:比如光伏发电的成本居高不下,与传统能源相比差价将近3倍之多,政府部门必须要贴钱来补贴扶持产业发展。但是从现行的一些补贴措施落实情况看,即使政府对企业、项目进行补贴,例如“金太阳”工程,但成本的问题不解决,终端消费市场不能打开,仍将制约光伏产业的发展。
与风能相比,太阳能发电与电力系统配合性较好,在未来的电力调峰上将有所贡献,发展前景美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定是一个重大资源。但是,短期内快速地发展壮大太阳能并不现实,必须要考虑经济效益,要有控制的发展,不能像前几年那样一哄而上。
同时,作为基础产业的光伏,通过技术进步来不断降低成本从而扩大规模,这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未来,光伏发电更多的是分布式发展利用而非集中利用,在东部某些高电价地区,已经初具独立建设分布式能源应用的条件。
中国正在积极地推进分布式能源利用,核心在于要合理地开放用户端的使用,在将来,分布式能源中电力的应用是简化到像买家用电器一样,在自家完成使用,而不再需要经过电力公司运输。
此外,现今国家电网公司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接入并网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产业发展,这都将帮助新能源产业逐步走向循环互动的健康发展之路。
除太阳能、风能外,生物质能源也被寄予厚望,尤其是生物质液体燃料,却也面临着原料收集、核心技术缺失和市场销售等难题。
总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新能源企业既要信心百倍,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推动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而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努力构建制度,更需要产业界从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 |